立即注册 登录
武汉天元钓鱼论坛 返回首页

狂人钓鱼的个人空间 http://bbs.tianyuanfishing.com/?9460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钓鱼大师们的理论精选六

热度 1已有 194 次阅读2013-1-28 00:12

三、调漂理论和方法的正误例析?

1.关于台钓调漂新说(见《中国钓鱼》1999年第四期第24页)?
新说认为:挂饵钓系在半水中调坠定出灵敏极限点A的目数,并以此为比较标准。双饵完全落地时,钓目D所对应的钓系灵敏度为迟钝极限点,AD间为有效灵敏度钓目段。在这样的既定钓系中调水线改变钓目,则有以下规律可循:钓目自A至D逐点变化,灵敏度随之依次递降。?显而易见,调目、钓目和比较的灵敏度均属同一既定钓系,比较的标准为同一的A点,在表述灵敏度变化时只有一个变量(钓目),目数和灵敏度均在AD之间。故新说符合规则四要求,总体上是正确可信的。?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以静态下的钓目为标志,判定钓系的动态参数--灵敏度,是一种间接判定,而灵敏度的准确判定,还有赖台钓动态分析的结果。但在目前只能以钓目为判定标志的认识阶段上,新说的结论仍是最合理的一种,这也说明新说亦需进一步完善。?
2.关于旧说原理?
所谓旧说原理是: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钓的目数越少越灵敏。确切地说就是“在无饵钓组中半水调坠改变调目,则调的目数越多,有饵钓系的灵敏度越高;之后在有饵钓系中调水线长度改变钓目,则钓的目数越少,钓系的灵敏度越高。
不难看出,①比较对象灵敏度随两个变量(坠和钓目)的变化而变化。变量不惟一。②调、钓目数和灵敏度均没有范围限定,即范围不同一。③整个原理表述中,没有比较标准,即标准不同一。④虽然其灵敏的本意是指钓系灵敏度,但是从本质上讲,在钓组中调坠,其调目只能与无饵钓组的灵敏度有对应关系。在有饵钓系中调整钓目,钓目只能与钓系灵敏度有对应关系。钓组灵敏度与钓系灵敏度,既不相同、可比,也不属同一钓系。故其两个“灵敏”不属同一钓系。这就是说,旧说原理全面违背了规则四内容,至使其灵钝表述虚而不实,混乱不清,再无确切的比较可言。?
是不是这样的呢?“调的目数增加或减少与钓的目数增加或减少是相消相成的。”“如果一个灵,一个钝,效果就会互相抵消,以至效果低甚至没效果。”这段精彩的旧说否定,恰与旧说原理同出一文,且无一字之隔(见《中国钓鱼》1994年第11期第22页)。可见旧说原理在提出时就难自圆其说。以其昏昏又怎能使人昭昭呢??
3.关于调四钓二方法?
调四钓二是旧说原理的基础,其钓系不同一、标准不同一、变量不唯一的弊端与旧说一样,也是违背规则要求的。故其无法准确一致地进行灵钝判定。?
但是,调四钓二又是一种具体的调漂方法,不存在目数无限制的问题,相反调四目和钓二目都是确定的。另外,在当时的实钓中,饵的大小也是有制约的。资料表明,当时对饵的要求大体在一饵压沉1~2目左右。这两点实际限制,尽管不能改变调四钓二违背规则、灵钝不清的实质,但却使钓二目时的钓系灵敏度,总能大体保持在较高的范围段上。如一饵压沉1目时,钓二实为钓A1;一饵压沉2目时,实为钓B2,即使一饵压沉2目以上时,钓二也能使灵敏度处于相应的(C-2)目位置点上。就是说,钓系总能处于A~(C-2)目的高中灵敏度区段上。正是这一实效性,使台钓的高灵敏度优势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在台钓初期使我们由此迅速地认识和果断地选择了台钓,并创造了台钓的十年辉煌史,为之后的台钓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一点上,不可将调四钓二与旧说原理同日而语。?
因此,我们既不能因其特定条件下有一定的实效性而固守其调钓分离的弊端,也不能因其灵钝无法说清而否定它的历史作用和一定的实用性。在操作上,调四钓二具有简便明确的优点,这是我们探讨新法中应当继承的。?
在实钓中如何对待调四钓二呢?我认为,对休闲钓友来说,只要把握饵的大小和定坠后只改变钓目调整灵敏度,维持原来的习惯,仍采用调四钓二方法也未尝不可。娄然最好是换用正确的调漂方法。但对分秒必争、每鱼必得的竞技钓友来说,则必须弃而采用更为准确、迅捷的调漂新法,以免比赛中丧失时间名落孙山。
有关谈“台钓”中浮漂动作的学问  
以传统钓法钓鲫鱼,是在浮漂送起时抬竿;而采用**钓法钓鲫鱼,则是在浮漂下沉时抬竿。为什么有这样明显的差别呢?道理很简单:这是由于两种钓法的对漂方式不同而造成的结果。
传统钓法对漂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铅坠落底,子线及钩平躺在水底,鱼吃饵后抬头上游,将铅坠带起,于是出现漂子上浮的现象。而**钓法对漂的最大特点是铅坠不落底,仅钩落底。鱼吞饵的一瞬间浮漂即可能出现反应,接着鱼抬头上游时牵动子线使其形成一个弧状。由于在子线形成弧状的过程中会受到水的阻力,因而使得从铅坠到主线受到向下的力,于是便出现浮漂下沉的现象。若此时仍不抬竿,接着多半会出现浮漂被送出水面的情况,这就与传统钓法有些相似了。比较两种钓法浮漂的反应情况,显然是**钓法浮漂的信号更早,因而台钓的灵敏度比传统钓法高。我们了解这些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比较出那种钓法好,而是要通过不同钓法浮漂发生反应的原理,掌握各种对漂方式与浮漂动作的关系,这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喜欢台钩的人都知道,这种钓法的对漂方式经常有许多变化,如对敏钓敏、对敏钓钝等等。这些变化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应付各种不同的鱼情。那么怎样根据不同的鱼情来选择相应的对漂方法呢?这个问题初看之下似乎高深莫测,其实,当你了解了各种对漂方法的不同功能后,选择钓法并不十分困难。不同的对漂方式,鱼吃饵时浮漂的动作明显不同。因此,要想掌握各种钓法,就必须了解对漂方式的变化与浮漂动作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了解了这些关系之后,还可以在垂钓时通过浮漂的动作来检验对漂的效果是否达到最佳状态。台钓中对漂的变化共有四种方式:对敏钓敏、对敏钓钝、对钝钓敏、对钝钓钝。由于这些名称早已为广大垂钓爱好者所接受,因此我们不必去讨论各种名称的说法是否贴切,只要尽量去理解就是了。上述四种对漂方式中,“敏”的概念本应是指灵敏,但必须相对理解才算准确。“钝”也同样如此。对的目数较高即为“对敏”;对的目数较低即为“对钝”;钓的目数较高为“钓钝”;钓的目数较低是“钓敏”。这些都是相对标准的“对4钓2”而言。举例来说,对3钓1和对1钓1都算是对钝钓敏。前者的灵敏度略高于标准的对4钓2;后者的灵敏度则大大低于对4钓2。因此,无论如何变化,对与钓的差越大,线组的灵敏度就越高。鱼吃饵浮漂动作的不同,基本上可以说仅仅与线组的灵敏度若直接关系。抛开线组上各部件质量好坏不谈,其灵敏度取决于对漂的方式,反应在浮漂的动作上。线组的质量越好,反应的准确度也就越高。当线组质量差时,便不可能达到较高的灵敏度。那么,灵敏度不同在浮漂的动作上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浮漂的“标准动作”。当然,所谓标准动作往往是理想化的,实际垂钓中不总是能够达到的。当两子线基本垂直,下钩完全落底,上钩微微贴底,且鱼正常吃饵时,浮漂首先上浮一点(大约2-3毫米),这是由于饵料被鱼吞进,线组略有失重的原因造成。随后便会出现浮漂下沉半目至1目的动作,这是鱼吃饵后抬头上游所至。当在此基础上再增加灵敏度时浮漂的第一动作较乱,可能是轻轻的一抖,或微顿,或上浮一点等等,随后还是一个明显的下沉,但幅度更小一些。如果灵敏度低于正常标准,浮漂的第一动作便不再出现,只有一个明显的下沉,且下沉的幅度较大。着灵敏度过低,便连下沉的动作也没有了,只能等待漂子上浮时才行,这就和传统钓法一样了。在了解了这些现象后,便不难将各种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线组灵敏度很高时,可以及时得到鱼吃饵的信号,但浮漂的动作不够明显,并且灵敏度高必然对鱼吃食的干扰大。这种钓法在鱼吃食很轻,又不爱动的情况下有必要使用。若灵敏度不够,鱼吃食的轻微动作便得不到漂的反应。再比如水底淤泥很厚,且表层暄松时,应采用对敏钓敏的方法,让两钩近乎离底,这样可防止钓饵没人暄泥中。当鱼情很乱,尤其是闹小鱼时,便应降低灵敏度,否则漂一动就抬竿经常抬空。降低灵敏度后可将小鱼啄食的信号排除,一旦漂下沉便是鱼正常吃食的反应。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观察漂的动作还可以从漂的立水开始。以正常的对4钓2为例,饵抛入水中后漂开始立起,之后在4-5目时有一个停顿,然后再慢慢下降到2目的位置。其中的停顿是铅坠已将大线拉直的信号,此时带饵的钩还飘在坠的侧前方。待钩与大线垂直后,钩及饵的重量还可将漂尾坠下2目左右。从漂尾刚刚立直,到被钩及饵坠下2目这段时间,往往也是鱼吃饵的黄金时机。这时若有鱼吃饵,漂的动作经常是下降的速度突然加快;也可能是到了该下降的时候还不下降。因此熟悉浮漂到位的正常动作也是十分必要的,一旦这个动作过程中出现异常,便有可能是鱼吃食的信号。对于钓鲫高手来说,应能从浮漂的动作上推测出线组灵敏度的状况。比如一开始灵敏度很高,但在半小时后浮漂不再有高灵敏度的动作,这可能是由于漂吃水后浮力降低的原因造成。总之,熟悉浮漂在各种情况下的正常动作,对于了解鱼情、调整钓法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钓技的一项重要的课程。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武汉天元钓鱼论坛 ( 鄂ICP备19017800号 )

GMT+8, 2024-5-19 17:36 , Processed in 0.418181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